1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郭华鸿院长的带领下,去花都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参观学习。
到达洪秀全故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官禄㘵门楼。官禄㘵位于花都区秀全街大㘵村,是洪秀全成长生活、从事早期农民运动的地方,占地25000平方米。进入门楼左侧的“书房阁”,是洪秀全幼时读书和之后任教的村塾,后经清军“诛九族”时焚毁,如今所见房屋乃1961年复原,并曾在1998年修缮过。村塾前面是口半圆形鱼塘,听导游介绍这口鱼塘不仅能倒影出整个官禄㘵村貌,还能印出远在十里外的丫髻山倒影。村里大小十八座山环绕,有“十八罗汉朝天子”一说。旁边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龙眼树,至今190多年了。紧靠着龙眼树的洪氏古井,是当时村民唯一的食用水井,也有200多年历史。再往前是洪秀全故居、洪氏宗祠、洪仁轩故居遗址、民房墙基遗址、民俗展览馆、客家民居陈列室。在故居里,洪秀全曾写下《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著作,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洪秀全故居旁边是洪秀全故居纪念馆,馆内分为三个展厅,以文字、图片、蜡像、实物等形式呈现洪秀全成长过程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金田村起义,建都天京景况。洪秀全是一名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它在反封建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仍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驻足洪家故里,寻觅农民领袖足迹、凝视揭竿而起机理,感应近代发展规律,沉思历史教训,感受中国革命动力、感悟马克思主义意义。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研究了解历史的的真正意义在于以古鉴今,历史的价值不在于历史知识本身,而是其隐藏在背后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借鉴意义。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加深了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和对洪秀全的认识了解,受益匪浅。(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彭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