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年,让更多师生了解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对思政课教学意见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8年5月3日在学生处会议室召开了“我心目中的思政课”学生座谈会。德育研究所所长刘志新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华鸿院长、教研室主任、学院办公室主任及来自各院系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共计51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主要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班级学生的思想状态、行为表现,思政课好老师的标准,喜爱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等。每位学生代表围绕以上主题进行了发言,在学生思想动态表现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团体意识淡薄、学习目标迷茫,学习动力不足,生活较为散漫等问题;关于思政课好老师的标准,学生普遍认为好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关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提出,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学生的困惑点兴趣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组织开展课堂小组汇报、微视频拍摄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学生也指出课堂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上课玩手机、迟到、旷课问题,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没有延伸拓展、课堂小组活动形式多样,但质量不高等问题。学生座谈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学生参与热情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现亮点和提出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青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规范课堂教学提供现实依据。
德育研究所所长刘志新教授在座谈会上指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真实的、丰富的第一手素材,对思政课老师来说很有启发。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正确处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个人价值取向和和国家价值导向的关系。尤其强调,青年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高富帅”,即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高度,揭示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其理论内容丰富深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尤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方向。青年大学生要抛弃自己的偏见和傲慢,打开思想的大门,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耀我们前进之路,为我们的人生航程保驾护航。
最后,学院院长郭华鸿副教授总结发言。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密切与学生代表、学生处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切实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关心关注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育人合力。针对对于学生反映的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将及时全面地进行跟踪督查,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限时整改,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等共性难题将会组织专题研讨寻求解决办法。尤其强调解决思政课吸引力不足问题,根本还在于进一步加强改革,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食材配方”精细加工和教学形式手段的“包装创新”的有机结合,寻找适合学生的“打开方式”,为学生提供美味可口、回味无穷的“精神大餐”,让思政课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会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与会学生前往思齐楼参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花都洪秀全故居联合举办的《那城,那镇,那村——广东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图片展。(文/马克思主义学院桑立群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邢增銮)
学生座谈会现场
学生参观《那城,那镇,那村——广东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