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重视思政课建设。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六要”好老师,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相统一……”[2]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秉持“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在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却不是这样。他们或认为“思政课就是水课”而嗤之以鼻、或认为“思政课就是空洞的说教”而排斥、或虽认同思政课讲的道理但因思政课的理论性强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而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面临更大挑战的难题所在。如何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不良印象”,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金课”,在七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着。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跟我说“张老师,我很幸运能在大学遇到您”、“喜欢您讲的思政课”、“我也想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感到十分欣慰。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我想应该是源于我积极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等,我把对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的贯彻概括为四种力量:真理的力量、思维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和爱的力量。我也一直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着这四种力量。
学生之所以会认为思政课是水课,我认为是思政课的真理性被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深刻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如何做到以理服人,就不能进行强制灌输,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我所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思政课中,我尤其注重从学理上把理论讲透,结合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真正信服。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魅力,他们自然而然就会爱上思政课。从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到这一点,如学生说“张老师讲的毛概课很好,她会结合最新的时事新闻、同学们关注的热点新闻把枯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又有趣,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
总书记说“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但思政课如果只是干巴巴讲道理,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给结论,学生肯定排斥。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上思政课就是进行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我会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深入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而不是一开始就把结论告诉学生。这与学校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在我讲授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结论而是让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而,学生就不会认为思政课只是空洞的说教,而会认为思政课给予了他们一种理论思维,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益。在和一位已毕业的同学聊天中,她提到了我说过的这句话“上思政课就是进行思维的体操”,我很惊讶她还记得这句话。她说“老师,您当初在课上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被你吸引了。虽然上你的课有些费脑子,但是让我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对于我而言,学生的这一句话已甚千言万语。
思政课的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面对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对思政课的偏见和排斥心理,思政课与专业课相比,更需要教学的艺术力量去吸引学生。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我脑袋里的思想装进你的脑袋”,毫无疑问,思政课就是在做这最难的事情。如何运用教学的艺术去吸引学生、赢得学生,我的体会是要在深耕教材的基础上,深入钻研讲课艺术。第一,教学的开端很重要,一定要做到引人入胜,通过精彩的第一堂课来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二,要学会讲故事,要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让思政课有温度有色彩;第三,全情投入教学,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教学内容“配方科学”,教学方法“工艺精湛”、教学手段“包装时尚”。在学院组织的思政课教师基本功校内选拔赛中,我荣获了二等奖。在赛后专家点评中,获得了专家的高度好评,还收到了部门好几位老师发给我的信息“太棒了!”“完美”,方卿老师更是多次说“我非常喜欢你的教学设计,很棒!”。能够获得专家和同行的认可,真的非常开心。但我也深知教学这门艺术活,永远有提升的空间,我会继续努力。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3]可见,教育的本真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而教育的灵魂在于爱,顾明远先生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力量,教育是无法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育的本真意义就在于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学说。因此,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更因具有爱的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思想与生命的成长。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发展的“孕节拔穗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承担着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思政课教师如何打动学生心灵,促进其德智成长,完善其人格,需要思政课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不仅仅是把教学当作一份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这样的赤诚之爱,才能打动心灵,直抵生命。此外,思政课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积极回应学生的诉求,关心学生的思想与生命成长。教师要用平等之心,信任之心、宽容之心、感恩之心,帮助学生“使其成为人”。我坚信唯有爱,才能点亮和成就生命。在本学期第十周的教学反馈中,学生说“老师上课认真负责,教授内容积极向上符合青少年成长,价值观正确、积极,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之一;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告诉学生们‘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传授知识的方法独特,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上台演讲辩论本章节学到的价值(知识),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讲解自己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我想这就是思政课爱的力量,也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也点亮和成就了我。
总之,运用真理的力量、思维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和爱的力量,既是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也是践行学校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更是贯彻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系列讲话精神的教学改革实践,虽有一定成效,但我也深知要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还任重道远,我会不断求索。
[1]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2] 同上.
[3] 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