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鸿
(广东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450)
摘 要: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实质就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当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表象化、功利化和边缘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入手,构建以大德育体系为引领,以建立健全“两大机制”为重要保障,紧密围绕“三自信”设计教学专题,搭建课堂、校园、校外、网络教学“四大平台”,实施“读、写、讲、论、做”五种教学形式为一体的“12345”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实质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因此,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是摆在思想教育工作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然而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就必须去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实质是什么,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状况如何,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等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了基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
自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与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与升华的演变过程,即经历了从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从“有”到 “无”的发展历程。强调“有”恰恰说明当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样还不十分清楚,偏重的是“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只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修饰和限定。去掉“有”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已形成一些特色,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独立意义。【1】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延又经历了从十六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共十七大提出“道路”、“理论”“两位一体”再到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演变升华。【2】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由此可见,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理论和社会制度在内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就是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度,其实质就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其终极意义在于坚定学生的共同信念并将之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行动上,并在共筑中国梦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为了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状况与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广州三所高校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500份,收回率100%,问卷有效率95% (475份),调查范围涵盖了四个年级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并在各学校召幵座谈会和个别访谈10余次。调查分析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持续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在调查中也显示出: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也确实有部分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表面似乎比较认同但在思想上、情感上、行为上并不能完全认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表象化认同
所谓表象化认同,是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概念、观点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在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上却往往表现出模糊、质疑、认同弱化乃至现实偏离的现象。在问卷调查中“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吗?”有74%的同学选择认同或比较认同。“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观点吗?”,也有近65%的同学选择认同或比较认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或党校考试时,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演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较为基础的认识,也基本认同这一发展与历史选择。然而当问及“针对中国存在的一些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时,你认为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有哪些?”,有19%的学生选择了应该仿效西方国家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如果条件允许,你将来可能选择在国内发展还是赴国外发展?”,有32%的学生选择会在国外发展,具体原因有30%的学生认为“国外更加民主自由机会更多”。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还只是停留于表面的概念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跟学生长期接受思想灌输教育的惯性使然有关,而并没有从内心从情感上真正认同,因而在面临现实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动摇,质疑与疏离。
2.功利化认同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党员占全体学生比例总体不断上升,这似乎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具体问及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你申请入党的原因是什么”时,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者占24.7%,为了他人和社会服务占25.9%,受他人影响占10.3%,而毕业求职占39.1%,这说明大学生入党的真实动机更多是出于求职就业的功利考虑。这种功利化认同的现象导致某些学生党员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严重影响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
3.边缘化认同
所谓边缘化认同是指一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疏离、漠视、无所谓的态度。在这些学生眼中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个人生活的边缘,与其本人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在问卷调查中“你认为信仰重要吗”有66.7%的大学生认为“信仰重要”,表示“信仰不重要”的18.1%,“无所谓”的15.2%。而在另一问题“你认为当前大学生的信仰是什么”,选择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有 60.8%;没有信仰的 20.3%,说不清楚自己信仰什么的 11.8%。两项调查显示有近1/3的大学生认为信仰不重要,无所谓,也说不清楚自己信仰什么,甚至没有信仰。在对“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途怎样”的调查中,35.9% 的大学生对目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充满信心并且认为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对的,但也有15.9% 的大学生选择不发表意见。这说明有一些学生不关心政治,在座谈中甚至有学生直言不讳“我与政治绝缘”。这种边缘化认同最终导致学生只注重个人而漠视社会,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社会长远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素质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外在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国际层面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给中国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危机,特别是“新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正在以更隐蔽的方式传播资本主义的‘优越’体制和价值观” 【2】对中国大学生产生相当影响。国内又处于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中,社会利益在改革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党内特别是一些党政高官的腐败行为,也导致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迷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动摇。
2.与大学生自身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有较大关系。大学生正处于趋于成熟但尚未成熟阶段,自我意识和要求独立的意识明显增强,但又常常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某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而容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产生动摇,质疑与疏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灌输,而轻视学生实践内化,过分重显性考核而轻视隐性行为养成,这是导致学生只有理论认知而无情感认同的表象化认同、功利化认同的重要原因。认同是一个由“知道”到“悟道”再到“体道”的过程,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从其心理过程讲就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影响下大学生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辨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是最终的目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如果一定的价值观认识、情感、信念、意志不付诸行动,知行脱节或者知多行少,那么这些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就不能充分发展,即使从内心认同了其基础也是不牢固的。【3】其次,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明里暗里不断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被边缘化,这是导致学生认同边缘化的重要原因。第三,某些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各自为阵,没有发挥好育人合力,甚至发生“思政课教师辛辛苦苦一学期,专业课教师一堂课全否定”等相互消解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信仰模糊,产生认同矛盾。
三、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的提升
根据上述分析,特别是认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要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认同度,必须抓住实践这一环节,紧密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社会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发挥合力育人作用和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因此,我们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着手,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联动效应,尝试构建了以大德育体系为引领的“12345”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生活中加强对世情、国情和民情的了解,学会辩证看待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论认知基础上建立情感认同进而外化为实践的行动并在实践行动中进一步强化认同,实现知、情、意、行的良性循环。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体化”制度引领:坚持大德育理念,构建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面实施”一体化的大德育体系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育人主体缺乏统一协调,各自为政,既导致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又难以发挥育人合力。因此,我们坚持大德育理念,运用系统的方法论,有机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面实施”一体化大德育体系。所谓“全员”是指教学主体的全面参与,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党团组织等学生工作队伍、全体教职工、学生社团、实习企业、校友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或组织。特别是辅导员、学生工作队伍、学生实习企业导师成为除思政课教师外的另外一支重要的实践教学主体力量,学生社团更可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所谓“全面”是指在教学内容既包括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及学生党建、团建活动,也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等隐性课程建设及其它各种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所谓“全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在学校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在假期,在实习期间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师资队伍不足问题,又实现了统一规划指挥,避免各种活动重复、资源浪费,为发挥了育人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两大机制”保障: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和经费队伍保障机制
认同教育不能落到实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随意性强,缺乏相应的管理考核要求和相当的经费与队伍保障。因此,我们特别加强“两大机制”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将实践教学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并纳入考核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才能通过整个考核,并且实行学生品德规范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按时足额到位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建立素质过硬的队伍保障机制,要求所有教职工必须坚持“教书育人”,遵守“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的职业操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出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唱“对台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并且创造各种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使之做到“真懂”、“真信”、“真讲”马克思主义,率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坚定的理论信仰。
(三)“三大主题”设计为着力点:紧密围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大主题,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整合
1. 确定实践教学主题设计应坚持的两大原则,即“上天入地”原则与“三贴近”原则。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自信,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因此在设计相关实践教学主题时,需要处理好国家需要和学生个人需要的辩证关系,做到既“上天”(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又“入地”(充分体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并坚信“入地”才能“上天”。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现实)原则设计实践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一些既适合学生思维特点与实际需要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难点的实践教学主题,尤其是充分发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的地区优势,进而发挥实践教学寓教于“行”,以“行”育人的优势作用。
2.在全面分析思政课各门课程内在逻辑、功能与目标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整合并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来推进。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如何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知进而产生认同,需要根据各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侧重点的不同来设计一些主题鲜明的实践教学主题并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来推进。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突出讲解中国人民“三个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过程,其侧重点在于以史为证,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因此我们以“纲要”内容为依托,设计了诸如关于“透视家族兴衰变迁坚定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自信”为主题的家族史的调查研究,让学生通过调查自己家族的发展变迁的过程,分析家族兴衰变迁的原因,从而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突出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角度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侧重点在于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我们结合马克思逝世130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为切入点,设计“追忆伟人足迹 坚定理想信仰”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和以“阅读经典坚定信仰”为主题的课外原著导读来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认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突出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侧重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因此我们设计了“深入基层考察感受理论(或制度)魅力”为主题的学生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地区巨变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搭建四个平台,唱好五场戏”为基础: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与集群式的教学方式
为了让设计好的实践教学主题能真正落实,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尝试创建“搭建四个平台,唱好五场戏”实践教学形式。“四个平台”即课堂、校内,校外与网络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平台。“五场戏”即读(阅读一本原著)、写(撰写一篇读书笔记)、讲(进行一次课堂演讲或讲家族故事)、论(参加一次网络论坛或课堂辩论)、做(做一项社会调查、考察或志愿服务)等,并要求学生必须至少完成每一场戏,才算修满学分,通过考核。这种立体化的平台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的天地,学生再也不用总是闷在教室俯首贴耳听教师的规训,而是更多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或校外实践活动来感知、来体会甚至自己亲身去体验理论的魅力、制度的优越、道路的可行。特别是通过读原著、写心得、讲故事、论辩、做调查等形式,既让学生坐而论道,又让其立而行之,既加强了认知,又进行了躬行,实现了知、情、意、行的辩证运动、均衡发展,很多学生正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世情、国情、民情和社情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2] 余 翔陈金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演变与内涵升华[N].. 光明日报.2013-01-16 (01).
[3]文 雅.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整合--兼论我国社会思潮的特质[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5
[4]蔡秀敏.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助项目“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ZY053;负责人:郭华鸿)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郭华鸿(1974.8-),女,湖北省浠水县人,讲师,硕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信地址:广东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16号信箱,邮编:510450,联系电话:15338059696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undergraduat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identity
Guo huahong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Guangdong Guangzhou,510450)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the identity of the socialis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graduate is to strengthen the road self-confidence, theory self-confidence and socialism self-confid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irm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faith China. In the current, the undergraduat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identity exists different degree of identity superficial, utilitarian and marginaliz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big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s leading,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two mechanisms" as the important safeguard, designing the teaching project around the "three confident" closely , building the four big platform as the classroom,the campus, Outside school and network, carrying out the "12345"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e five kind of teaching form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discussing and doing " as a whole.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Identity ; Essence